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央視網消息:眼下,在河北省滄州渤海新區(qū)黃驊市,旱堿麥迎來了收獲期。當地通過發(fā)展旱堿麥產業(yè)鏈,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鹽堿地特色農業(yè),也擦亮了旱堿麥“名片”。具體情況來看總臺記者發(fā)自收獲現場的報道。
總臺記者 張婉瑩:我現在來到了河北省滄州渤海新區(qū)黃驊市南大港的一處麥田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里種的小麥并不是普通的小麥,而是旱堿麥。這個小麥特殊在哪里呢?首先,我們先來看一下這的土壤。這種土屬于中度鹽堿化的土壤,含鹽量比較高,這樣的特點其實會影響農作物的產量。所以最初這里種出來的小麥產量也比較低,(每畝)只有100多斤。雖然土壤環(huán)境特殊,但其實這樣的鹽堿地并不是完全不能種植農作物,還是具有一定的開發(fā)潛力的。所以,為了提高小麥產量,當地也采取了多種措施。
首先就是小麥的選種?,F在我手里拿的這個就是“捷麥19”,是農技人員針對旱堿地的特點專門研發(fā)的一個小麥品種,也是目前黃驊市主要種植的一種旱堿麥。這個品種的特點就是抗鹽堿,同時還抗寒、抗旱、節(jié)水,能夠適應當地冬春兩季干旱少雨的氣候特點。
除了選種,當地還進行了大規(guī)模的鹽堿地綜合治理。走進旱堿麥的麥地里,我發(fā)現這里大約每30米—40米就有一道溝渠,這些溝渠叫作排鹽溝,開挖排鹽溝是鹽堿地綜合治理非常重要的一個措施。對鹽堿地來說,排鹽溝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排鹽。下雨的時候,雨水經過滲透排到這些溝渠里,這樣就帶走了土壤中的鹽堿。此外,通過秸稈還田、增施有機肥、深耕深松等一系列措施,旱堿麥的產量在不斷提高。去年,黃驊市旱堿麥的平均每畝產量達到了223公斤。我現在所在的南大港種植的近5萬畝旱堿麥,預計今年的平均畝產在250公斤左右,比去年增加了約20公斤,可以說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。
現在,旱堿麥已經進入蠟熟末期到完熟期,需要搶抓農時進行收獲。我們可以看到,旱堿麥成熟的時候是非常漂亮的,麥穗黃中發(fā)紅,麥粒飽滿均勻、色澤锃亮。
旱堿麥的生長條件很特殊,但是這種特殊的條件也造就了旱堿麥特別的品質和口感。我面前的這些就是用旱堿麥做成的面食,我們看到這邊這個就是面花,這個面花的制作技藝也是河北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它的原材料就是“黃驊旱堿麥”,用旱堿麥制成的面粉韌性很強,這就為面花的制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。除此之外我們看到還有用旱堿麥做成的面條,這個面條不僅耐煮,吃起來口感也非常筋道。
現在,旱堿麥的種植已經成為了當地的特色產業(yè),也讓農戶們的錢包越來越鼓,以南大港的這片麥田為例,每畝地就能為種植戶帶來600元—700元的收入。除此之外,黃驊當地還形成了集種植、加工、倉儲、銷售于一體的旱堿麥產業(yè)鏈,用旱堿麥加工出來的產品除了滿足當地需求以外,還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銷往全國各地,也增加了就業(yè)崗位??梢哉f,旱堿麥種出了一片好“豐”景,也種出了老百姓的好日子。
關鍵詞:
凡注有"實況網-重新發(fā)現生活"或電頭為"實況網-重新發(fā)現生活"的稿件,均為實況網-重新發(fā)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;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"實況網-重新發(fā)現生活",并保留"實況網-重新發(fā)現生活"的電頭。
熱點
- 旱堿麥成“名片”迎來豐收 鹽堿地特色農業(yè)開出“增收花”
- 社會生產方式 為什么說生產方式是社會發(fā)展的決定力量 天天播報
- 華南等地暴雨如注 長江中下游高溫增多悶熱加劇-今日熱搜
- 花樣姐姐第三季_花樣姐姐主題曲
- 七八分熟的羊肉不宜吃的原因是?
- 【天天快播報】媒體調查:不實舉報等有增加趨勢,不少教師如履薄冰明哲保身
- 全球熱門:地熱進水熱的出水管涼怎么辦(地熱進水管熱出水管不熱怎么辦)
- 【全球快播報】行動研究法的實施步驟中的就是形成旨在改進現狀的行動藍圖_行動研究法的實施步驟包括
- 5月國內挖掘機銷量降46%,出口增速重回兩位數|基建晴雨表
- 居理買房暴雷!前員工稱“欠薪千萬元,丈母娘頂替法人”|天天實時